研究报告

基于SNP标记的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  

王育才1,2 , 王化俊1,2 , 马小乐1,2 , 李葆春1,3 , 司二静1,2 , 汪军成1,2 , 姚立蓉1,2 , 马增科1,2 , 孟亚雄1,2*
1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,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, 兰州, 730070;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, 兰州, 730070; 3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, 兰州, 730070
作者   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19 年, 第 17 卷, 第 23 篇   
收稿日期: 2018年04月27日    接受日期: 2018年05月15日    发表日期: 2019年05月22日
©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
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。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,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。
摘要

为了评价大麦种质组合的配制,本研究对 384 份不同来源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遗传背景进行分析,并选取了分布于大麦 7 条染色体上具有多态性的 6 454 SNP 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,结果表明:(1) 384 份参试大麦种质资源的 6 个农艺性状中,除分蘖数外,其他性状表现基本接近正态分布。6 个参试农艺性状统计量指标在环境、基因型、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达到极显著水平(p<0.01)(2) SNP 标记基因分型共分为 8 种类型。其中 A/G 类型的最多为 2 386 个;T/A 类型的最少,为 104 个。平均各条染色体上分布 922 个,其中 4H 染色体上最多,为 1 288 个;1H 染色体最少,为 642 个。(3)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,384 份参试材料分为 3 个亚群,第 1 亚群有 48 份材料,第 2 亚群有 149 份材料,第 3 亚群有 187 份材料。本研究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。
 

关键词
大麦种质资源;农艺性状;SNP 基因芯片;GWAS 关联分析

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。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
• 第 17 卷
阅览选项
. 全文 PDF
. 全文 HTML
读者评论
. 评论
作者的其他论文
.
王育才1,2
.
王化俊1,2
.
马小乐1,2
.
李葆春1,3
.
司二静1,2
.
汪军成1,2
.
姚立蓉1,2
.
马增科1,2
.
孟亚雄1,2*
相关论文
.
大麦种质资源
.
农艺性状
.
SNP 基因芯片
.
GWAS 关联分析
服务
. 发表评论